【编者按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,为持续深入展示龙江国资省企党的建设工作成效,营造浓厚红色氛围,“龙江国资”微信公众号特开设“党建领航·旗帜篇”专栏。本专栏将聚焦国资省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,每期推送一个党组织典型案例、一位党员先进事迹,通过生动讲述他们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主战场、生产经营第一线、服务群众最前沿的奋斗故事,展现新时代龙江国资人的使命担当。期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身边故事,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见贤思齐、奋勇争先,让党旗在国资省企改革发展一线高高飘扬,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汇聚磅礴力量。
龙安三公司亚冬会主火炬塔项目党支部以“党建领航践初心,冰雪铸魂担使命”为指引,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深度转化为项目建设的攻坚动能。从火炬塔设计建造到赛后维保,党支部构建起全链条党建引领体系,在极寒挑战中以系统化组织策略推动工程突破,用“红色引擎”驱动国企担当,让党旗在冰雪大地上成为攻坚堡垒的核心坐标。
党建领航,筑牢项目攻坚“战斗堡垒”
2024年8月接到承建任务后,项目党支部即刻成立,由时任龙安三公司党总支书记、总经理朱景明任支部书记兼项目总指挥,迅速搭建“党总支统筹——支部推进——党员带头”的三级攻坚体系。面对零下37℃极寒施工环境与60天极限工期,党支部创新实施“三亮工程”(党员亮身份、亮承诺、亮实绩),在施工现场划定3个“党员责任区”、设立5个“党员先锋岗”,组建由8名核心党员组成的技术攻关小组,形成“日调度、周复盘、月总结”的闭环推进机制。
项目经理、支部副书记李文明牵头编制《极寒条件下火炬塔建造技术手册》,累计召开技术论证会27次,带领团队突破15项新技术应用。在“智能温控防冻系统”研发中,党支部统筹党员技术骨干成立专项攻坚组,通过“白+黑”两班倒模式,白天盯现场测试,夜间研讨方案,仅用12天就攻克了零下40℃环境下设备防冻难题,为火炬塔装上“温暖心脏”。
匠心筑梦,党员先锋引领技术突破
党支部将党建工作深度嵌入项目全周期,创新“党建+技术”“党建+安全”“党建+服务”融合机制。在火炬塔28.55米高、58吨重的主体结构建造中,党员技术骨干陈震带领团队连续奋战18个日夜,通过BIM技术模拟双吊车协同作业路径,反复核算载荷分布数据200余次,最终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。
针对“见光不见灯”的光影效果需求,党员工匠陈雷组织党员技术团队研发7080盏曲面板灯非规律焊接工艺,建立“党员技术骨干+产业工人”协同创新小组,通过12000余次手工锻造试验,将雪花裙摆弧度误差控制在0.5毫米以内。在幕墙系统施工中,党支部推动“多曲面制模+激光下料”工艺创新,提前在工厂完成部件预拼装,使现场安装效率提升40%,确保了火炬塔外装饰线条的流畅呈现。这种“支部建在项目上、党旗插在工地上”的工作模式,让党建引领成为技术突破的核心驱动力。
堡垒聚力,全周期党建赋能打造冰雪经济标杆
党支部将“双碳”理念融入建设全过程,牵头完成火炬头 “花蕊灯”升级改造,使火炬塔转型为永久灯光雕塑,年耗电量较传统光源降低60%,成为哈尔滨“冰雪经济”的绿色地标,助力亚冬会特许商品销售额超6亿元,2025年春节期间冰雪大世界游客量同比增长20.4%,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。
开幕式后维保阶段,党支部组建24小时党员突击队,建立“三班倒”轮值机制,实现火炬塔运行“零隐患、零事故”。项目党支部还积极推动党建品牌延伸,组织党员开展“雪花锻造队”志愿服务,为周边街道清理冰雪、协助冰雪大世界改造电路,累计开展服务49人次,将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至民生领域。这种“建设+运营+服务”的全周期党建模式,让火炬塔从赛事设施转化为持续赋能地方发展的精神符号。
站在新的起点,项目党支部将继续秉持“身在最北方、心向党中央”的信念,把亚冬会建设中形成的“组织引领、机制创新、党员示范”三位一体工作法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,在推动建筑工业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升级中持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为国有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“红色动能”。